隧道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稳定性及后期运营安全。隧道现场施工监控量测检测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通过实时动态监测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地表沉降等关键参数,能够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优化施工方案,并为工程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弱围岩、高应力区域或地下水丰富地段),监控量测的作用更加显著,可有效避免塌方、渗漏等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
隧道监控量测的核心检测项目包括:
1. 围岩变形监测:通过测量隧道周边收敛位移、拱顶下沉等参数,评估围岩稳定性;
2. 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监测:包括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层应力及钢拱架受力状态;
3. 地表沉降监测:针对浅埋隧道或邻近建筑物区域,防止地面塌陷;
4. 地下水动态监测:分析渗流量与水压变化对施工的影响;
5. 爆破振动监测:控制爆破作业对围岩和既有结构的扰动。
常用的检测仪器及设备包括:
- 全站仪/激光断面仪:用于隧道断面收敛测量和三维变形分析;
- 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变计:实时监测支护结构内部应力变化;
- 测斜仪/沉降计:精准测量地表及深部土体位移;
- 渗压计/流量计:评估地下水渗透压力及排水效果;
- 振动传感器:记录爆破振动波形并分析峰值加速度。
隧道监控量测需遵循以下方法流程:
1. 测点布设: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阶段,按规范间距布置监测断面(如每5-10米设置一个主测断面);
2. 数据采集:采用自动化采集系统或人工定期测量,确保高频次、连续性记录;
3. 数据处理:通过专业软件(如MIDAS/GTS)进行数据滤波、趋势分析和阈值预警;
4. 反馈调整: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工法(如增加超前支护、修改开挖顺序)。
隧道监控量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包括: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明确监测项目、频率及控制值;
-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18):规定数据管理与预警机制;
-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5229-2019):涵盖仪器选型与安装技术要求;
- 国际隧道协会(ITA)指南:提供风险评估与监测等级划分参考。